退伍军人“藕”遇人生—陕西安康新城办九里湾村王兴明访谈三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3:34    点击次数:70

退伍军人“藕”遇人生—陕西安康新城办九里湾村王兴明访谈三

记者王开成

牛蹄岭下走泥丸,秋雨织绸裹翠峦。

记者深靴丈热土,橘林金盏点青峦。

馒头坡上绿云翻,铁骨栽成翡翠盘。

展开剩余68%

李柿梅柑争献瑞,戎装褪作护苗冠。

雨珠串叶垂银线,雾幔披山染墨翰。

十万灯笼摇暗夜,一川星火破春寒。

套种畦畦藏巧计,流转亩亩解民难。

甜香漫过光荣匾,模范名标赤县丹。

南环车雨鸣新调,九里橙霞涨旧滩。

莫道秋霖添怅惘,千枝重露胜春澜。

▇ 泥泞中的“行军路”

“退伍不褪色,退役不退志。”2025年9月21日,记者踩着如蛛网般蜿蜒的泥泞山路,走进了汉滨区九里湾村退伍军人王兴明的立体农业园。

这片位于“馒头山”上的土地,曾是邻人眼中的荒坡,如今却成了王兴明带领乡亲致富的“战略高地”。1986年退伍的他,以军人的坚韧开垦出5亩莲藕田,沟溪边淤泥下的白藕,恰似他埋藏多年的梦想,在秋雨中悄然成熟。

▇ 水墨田间的“丰收令”

雨丝如银针,将莲藕田织成一幅流动的水墨画。枯黄的荷叶像被秋风揉皱的军功章,低垂着诉说岁月的故事;黑沉沉的莲蓬倒悬如古战场上的箭簇,坠落的籽粒是秋收前最后的密报。

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”——杨万里的诗句在此刻有了新的注解:盛夏的绚烂化作秋日的丰饶,淤泥中蜷曲的藕节,恰似王兴明半生的缩影——从军营到田园,始终扎根泥土,托起生活的重量。

▇ 致富路上的“冲锋号”

“一人富不算富,大家富才是真的富。”王兴明用铁锹撬开淤泥的闷响,像极了当年部队训练的号角。

去年3万斤莲藕换来15万元收入,今年收成更胜一筹。农闲时进城务工的2万元,如同他战略部署中的“迂回战术”,让全年总收入突破25万元。

这位“光荣之家”的当家人,以“我家有党员”的担当,将立体农业园变成乡亲们的“希望基地”——正如他常说的:“当兵保家卫国,种田照样能打胜仗!”

▇ 雨幕中的“新战场”

雨雾中,王兴明佝偻的背影与枯荷叠印,仿佛一尊青铜雕塑。他的胶靴踏过田埂,惊起的水鸟如散落的勋章,飞向更远的青山。

这片曾被岁月遗忘的山坡,如今成了他退役后的“新战场”:用藕香替代硝烟,以丰收代替勋章。

正如陆游诗云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王兴明用三十年的躬行,将军人的热血浇灌成满塘白藕,让“退伍军人”四个字,在汉滨区的秋雨中熠熠生辉。(记者王开成综合报道)

发布于:陕西省